第六讲 中国共青团的成立
一、早期青年团组织的建立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最早的名称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它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下,由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领导建立起来的。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和广大青年看到了争取中华民族解放的曙光。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爱国青年在天安门集会,高喊“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点燃了反帝、反封建的熊熊烈火,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帮助,上海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直接促成了“五四”运动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对中国青年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中国青年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走上了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道路,开创了中国革命知识青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光辉道路,培养、锻炼了一批先进青年成为共产主义者,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在思想上、组织上、干部上准备了条件。
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建立
随着各地团组织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从思想上、组织上加强和巩固团的组织,于是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在青年共产国际的支持和帮助下,于1922年5月5日,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代表25名,代表着15个地方的团组织和 5000 多名团员,张太雷主持大会。陈独秀作了《马克思主义两大精神》的讲演,青年共产国际代表达林在会上发表了“国际帝国主义与中国及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演说。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纲领、章程和其他一些决议案。大会最后一天(5月10日),选举产生了团的全国领导机构——团中央执行委员会,方国昌、高尚德(君宇)、张太雷、蔡和森、俞秀松为执行委员,方国昌被选为书记。
三、迎接大革命,更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
为了响应中国共产党迎接中国革命高潮的号召,贯彻中国共产党“四大”的精神,1925年1月26日——3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上海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任弼时、刘伯庄等18名有表决权的代表,代表团员约2400人。大会根据党的“四大”的指示和决议精神,通过了宣传、组织、团结教育和经济斗争等决议案,讨论并通过了〈告世界青年无产阶级及各被压迫民族青年书〉。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及其更名,使团组织完全以新的姿态和面貌,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