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艺术学院立足专业特色,在太行山写生期间组织团员青年开展了“太行山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贯彻“大思政课”理念,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着重强调思政课程的沉浸性、参与性和互动性,将理论内涵生动传达,有效提升了学校“三全育人”工作的实际成效。
推动志愿服务融入思政课
志愿服务是将思政小课堂融入社会大课堂的重要手段。写生期间,“艺起行动”青年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多次深入太行山腹地,追寻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曲动人的赞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志愿服务的队员们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对红旗渠精神进行再学习、再认识。
志愿者们分成若干小组,沿着蜿蜒的山路,改善环境、打扫卫生、清理垃圾等。他们的辛勤努力赢得了当地居民和过往游客的一致好评。参加志愿服务的一位同学说:“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有效地清理垃圾、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们希望通过实际行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红旗渠精神。”
用好“红旗渠”鲜活教材上好思政课
艺术学院充分用好“红旗渠”鲜活教材上好思政课,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视察路线,组织师生到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等地参观学习。如果不到红旗渠看一看,很难体会“一渠金水万锄开,越岭穿山绝璧来”的英雄豪情,如果不到红旗渠走一走,很难理解1500公里总渠长背后的英雄故事。
走进红旗渠纪念馆,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代表依次参观了了“序厅”、“千年旱魔世代抗争”等六个展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另人动容的英雄事迹,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党领导太行儿女十年间战天斗地改造河山的壮举。
参观结束后,专门召开了红旗渠精神专题讲座,从红旗渠精神的主要内涵、红旗渠精神的深远影响以及红旗渠精神对当代青年的启迪三方面深入讲解了红旗渠精神,真正领会“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的深刻内涵。23级艺术设计班学生李源龙感慨:走进红旗渠方知道修渠的不易,我们身为当代青年学生,应该用行动厚植爱国情怀,砥砺民族复兴之志,时刻谨记习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嘱托,赓续红色血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次“太行山里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是艺术学院贯彻“大思政课”的重要手段,通过艺术写生专业课程,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资源,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