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公告>>新闻动态>>正文

亲近自然,根植基层丨根植基层守初心,青年助力促振兴--专题系列(一)

发布时间:2023-08-05 编辑: 点击:[]

为增强青年学子对基层农业的发展和认识,探寻乡村振兴的基本模式与普遍经验,7月27日——8月4日,人文学院开展“亲近自然,根植基层”主题系列活动。22级部分学生参加。

青年基层一线牵,助力振兴心相连

走向基层非口号,知晓民情须躬行。为响应学校号召我深入乡村基层,时刻以诚恳的态度同村民们倾心交谈,了解当地群众的农业生产和收入情况。

在走访过程中,我了解到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农村地区也面临着如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我向村干部建议,因地制宜开展农民培训、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发展、加大部门协作,简化合作社注册注销等流程、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不断创新农业发展。

此次调研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与印象中不一样的农村,也体会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让我有想要为乡村振兴事业奋斗的一腔热血。

22级语文教育一班周子淇

青年学子益笃志,情系群众悟民生

“听民声要望闻问切,察民意要心无旁骛,与民交要推心置腹,为民事要全心全意”。在深入的调研与走访中,我真实了解到农民情况的基本问题,对“就业就是民生之本”有了更加深刻地解读。

相较城市的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地区依旧落后,信息闭塞,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困难不少。在和村民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基层创新治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带来的巨大改变。“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贡献智慧力量的航标。

因此,做为新一代大学生,有必要将自己的人生定位在能体现自己价值的地方,而农村就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我应该珍惜这属于我们的机会,为我们村里做出自己的贡献。

22级语文教育一班李思贤

民生福祉心间存国家赋能助振兴

经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也有非常大的感触,对于乡村发展而言,坚持乡村振兴战略是必要的。我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依旧低,农民只能依靠土作物来维持基本的生活,商业的发展相对单一。

我和村民谈到,农村要加深发展特色产业、实行人居环境整治、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历程。关于农业和商业,以发展一些新兴的农业以及兴农经济,改善农业的单一化,让农民了解更多的关于农业的创新知识,更有利于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可以提高人民的幸福度,坚持精准扶贫,让更多的农民得到生活保障,从而提高家乡的发展。

22级语文教育三班梁亚楠

穿行阡陌听民声珠玑流转见民情

根植基层让我离开学校这个“象牙塔”,来到了现实生活中,体验生活,体验社会,去感受最真实的社会生活,体味最真实的人生。

从我收获的问卷调研来看,目前农民主要面临两大难题:第一,农产品收益低,但是相关的费用过高,两者之间矛盾导致农民的收入只减不增。第二,农村“空心化”严重。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的高薪就业机会让许多农村青年选择背井离乡。因此,我们要加强农村的经济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变得更富裕,让青年返乡建设家乡,乡村振兴才变得可能。

22级小学教育一班常青变

此次活动,不仅赋予我院学子牢记新形势下青年“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职责使命,同时了解到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发展现状,努力投身到实践浪潮中去。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当走出大学的“象牙塔”,走进社会,服务社会。


上一条:亲近自然,根植基层|助力基层守初心,助力振兴促就业--专题系列(二) 下一条:人文学院召开师德集中学习教育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