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中成长。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式及团省委的要求,河南大学结合实际情况印发了《关于开展2020年河南大学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此次活动严格按照“安全第一、务求实效、就近就便、因地制宜”开展原则,推动线上线下融合联动,全面提升活动的实效性、规范性和专业性。
自活动开展以来,我院团委积极响应,组建共16支线上、线下志愿服务团队,包含了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送教下乡、精准扶贫等活动内容,其中2019级材料化学班李思琦于2020年7月18日前往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王岗村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围绕“精准扶贫”、“疫情防控常态化”、“疫情相关不良情绪疏导”三项主题展开,旨在普及党的相关政策方针,惠及更多群众。
人物介绍:
李思琦,河南省信阳市人,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2019级材料化学班团支书、团委组织部干事。
实干笃行,不负韶华
决胜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提升乡村治理中,党组织的引领能力是根本,经济的保障能力是基础,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是关键。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李思琦了解到,随着“精准扶贫”战略及相关政策方针提出,王岗村有了飞速的发展,贫困户日常生活有了保障,当地学校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法治社会意识不断增强。其中,贫困户陈艳女士讲到:“随着中国特色社会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我们一家人的经济压力大大减小。正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才能享受到如此惠民的政策!”与此同时,疫情当前,李思琦也拿出手机为他们讲述了“爱心助农”,为其普及了电商直播等等概念,为王岗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新的思路。

奋楫笃行,臻于至善
抗击疫情,青年勇担当。“疫情防控工作仍然是我们推进社会秩序全面恢复的前提条件。”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说,要坚持预防为主、强化常态化防控意识,前往人员聚集场所、参加人员聚集活动要做好个人防护。李思琦向村民宣传:“口罩要成为标配,出门前先预约,实时查看‘热力图’,做好个人防护常态化。同样,也应继续提倡勤洗手、常通风、一米线、分餐制等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这些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常态化疫情防控,也是对健康中国行动相关要求最好践行。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疫情突发,不仅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更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做好人文关怀,是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病毒无情,人间有情。在李思琦走访的几家贫困户中,李思琦也调查了关于疫情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伤。面对疫情,积极乐观的情绪、健康向上的心态,也是一种强大的免疫力。李思琦向贫困户们说道,“对于我们个人而言,对待疫情要保持理性和平和的心态,主动学习有关新冠肺炎的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做好个人防护,不偏听偏信、不盲从跟风、不信谣传谣,坚定战胜疫情信心。”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牢记使命才能开辟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全球抗疫中迸发出令人震撼的中国力量。这种力量的背后,是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文化赓续,是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精神传承,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职责担当。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