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目:地下的星空——濮阳远古星图之谜:以西水坡45号墓为中心
报告人:杨晓新
时 间:2024年5月30日(星期四)晚上19:30
地 点:综合楼C座C131
内容概要:
1987年5月, 在濮阳县西南角西水坡出土了4组以45号蚌塑龙虎墓为代表的仰韶文化遗存,具体年代为距今6460±135年(4150BC),在海内外引起巨大轰动。经有关专家考证破译,该遗存为全世界最为古老的二象四分至天文盖图,直观体现了我国最原始的盖天理论,将中国天文学史提前了至少3000年,彻底颠覆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西来说,直接推动了中国天文考古学的诞生,为中华文明起源竖立起一个新坐标。200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院士卢嘉锡任总主编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共28卷,其中的天文学卷以近7页篇幅全面阐释了以45号墓为中心的4组遗迹的天文学内涵;2022年,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相结合、全面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再次肯定了该远古遗存的天文学价值。西水坡远古星图已成为研究我国天文学起源的重要物证。
欢迎广大师生踊跃参加!
报告人简介:
杨晓新(1963—),洛阳嵩县人,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教授(三级),主要从事高校文艺理论、美学、文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以及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学术期刊管理等工作,《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原主任、副主编。全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会员,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濮阳市(首届)优秀社科专家、濮阳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濮阳历史文化研究会、濮阳市龙文化研究会、濮阳市龙文化产业促进会理事。在《高校理论战线》、《求是学刊》等教育部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全国百种重点期刊、教育部名栏建设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等公开出版的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计30余万字;独著、合著专著、教材多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市级等科研项目20余项,多次获得省市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其中作为课题组第二成员,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文艺学”(主持人为武汉大学中文系主任),其最终成果作为专著列入“武汉大学学术丛书”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