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院部新闻 > 正文

我院开展校园“七防”教育活动

【作者:石晶莹 | 发布日期:2019-05-05 】

开展校园“七防”教育活动

为了增强在校大学生校园“七防”知识,为响应中央扫黑除恶的标语,我院开展“校园防盗窃”、“防诈骗”、 “防传销”、“防邪教”、“防溺水”、“防校园不良贷款”、“防校园欺凌”活动,树立学生正确的生活方式,为建设美好校园而努力。

一、  展开校园“欺凌” 治理教育活动

我院曹主任在课堂中讲述了“校园欺凌”的危害性以及如何防范该事情的发生。

    曹主任提出 “校园欺凌”是近几年在教育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欺凌是指以语言、或明显的肢体动作侵犯他人,使对方感受到威胁、痛苦或身体上受到伤害。从广义上来说:应是指发生于校园内的所有欺凌行为,包括同学彼此间或老师与同学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的破坏行为等。然而在我国发生最多的是学生间的欺凌行为,也就是学生对学生之间的欺凌行为。一般表现为口语恐吓、辱骂、被迫做不喜欢的事、被故意侵犯身体、被故意陷害乃至殴打、勒索等形式。

   在世界的各个国家,每天都会发生校园欺凌的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欺凌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恶劣的案件。任何形式的欺凌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欺凌不但对“受害者”造成伤害,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为中心,对同学缺少同情心,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

   “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伤害也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平复。同时“校园欺凌”也会影响到学校的整体纪律和风气。所以,学校、家长、学生必须认识到校园欺凌的严重危害。

二、开展“宿舍防盗窃”活动

   由我院边腾飞老师提出大学生首先要树立“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防范意识,宿舍毕竟不是纯私人场所。来往的同学中不免有道德品质差的人员,所以要妥善安放财物。盗窃案多发原因:一是学生防范意识不强;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学生的贵重物品越来越多;三是少数大学生法纪观念差,守法意识薄弱,为追求享乐,随意侵占他人财产。

  1.大学生要养成人走锁好门窗的习惯。最后离开宿舍的同学,一定要将门、窗关好。睡觉时,也要将门窗关好,防止作案人员趁同学熟睡,盗窃宿舍中的财物。

  2.警惕陌生或可疑人员。发现行迹可疑的人应提高警惕,多加注意。遇到这种可疑人员,同学们应主动上前询问。

  3.要妥善保管现金及贵重物品。宿舍内不要存放大量现金,可以将钱存入银行。即使是少量生活费也要随身携带。

    4.保管好自己的钥匙。宿舍、橱柜等处的钥匙,不能随便借给他人或乱堆乱放,以防有心的人复制。

三、开展防“校园不良网贷” 教育活动

为保护大学生合理的消费观,我院开展防“校园不良贷款”教育活动。很多学生被比如 “爱学贷”、“借贷宝”等网络借贷平台以“借钱不怕坑,还款不用愁”、“零门槛,无抵押”等虚假口号诱骗在校大学生透支信用、盲目消费。一部分学生甚至充当宣传员,误导更多的同学陷入网络借贷、透支消费,最终导致许多血本无归、或因收不回贷款欠下巨额债务而被迫辍学躲债,家人只得卖房偿债的严重后果。由边腾飞老师做出最后发言,总结出了校园网贷的三大风险,即:第一,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意识和机制。第二,缺乏监管主体和必要监管。第三,缺乏必要的金融知识和正确的消费观。

所以要求各部门认真履行责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还要时刻关注校园传单、APP、熟人推荐等传播途径;并且定期开展校园不良贷款的摸底排查。预防更多学生成为无辜的受害者。

四、开展“防溺水”教育活动

夏季即将来临,很对哦大学生为贪图凉快会去水库、河边等地方玩耍,但水火无情请记住:1、在正规游泳场所游泳,并提前需要经过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肺结核、中耳炎、皮肤病、严重沙眼等以及各种传染病的人不宜游泳。2、处在月经期的女同学也不宜游泳,而且要慎重选择游泳场所,江河地带沙泥地带,水中有暗流、漩涡、乱石、水草等地带不能去游泳。3、下水前要做准备活动,跑跑步、做做操,活动开身体,还应用少量冷水冲洗一下躯干和四肢,这样可以使身体尽快适应水温,避免出现头晕、心慌、抽筋现象。

五、开展防“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

加强校园反邪教警示教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师生识别抵制邪教的意识和能力,坚决防止邪教组织对学校的滋扰破坏和对师生的拉拢渗透,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育人环境。通过反邪教警示教育课程,达到让师生们认清邪教本质、自觉抵制邪教的目的,培养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

六、开展“防诈骗”活动。

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理财观念,大学生往往成为犯罪分子的选择对象。请同学们谨记简单易懂的防骗口诀,“天上不会掉馅饼,迅速致富全是坑,入室推销不可信,销售代理多骗人,生人搭讪要警惕,中介求职要小心,账户密码不外泄,老师号码给家人”。诈骗分子通常有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1)电话、短信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发短信说你的银行卡在某某商场刷卡消费几千元要你及时还款,或者说你中奖了,你有快递邮件未取,你电话或网络欠费了,甚至还有的说你家人、孩子或同学朋友遇到危险了等等,如有疑问请咨询什么什么的电话。当你拨打对方留下的电话,你将一步一步被对方诱导或威胁进入圈套,例如对方会说你个人资料泄露了,你卷入了非法活动,要求你将自己各个银行卡上的资金转到他指定的所谓安全账户上,如果你听从了对方,那么你所转出的资金将一去不回了。

2校园贷和网络刷单被骗。“校园贷”实际就是翻版的“高利贷”,通过简单的手续诱骗学生上当。不法分子经常通过短信、小卡片等形式,向学生推销“校园贷”业务。与官方政策允许的帮助贫困学生助学贷款完全是两回事。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要求学生提供身份证件、学生证信息;另一种是针对女生,进行借款时以女生手持身份证件的裸照代替借条;二是小额贷款,随借随还,没有繁琐的手续,只有提供身份证件和学生证即可;三是贷款从几百到几万不等,立等可取。

七、开展“防传销”活动。

传销。传销组织经常打着“创业、就业”的幌子,以“招聘、介绍工作”为名,诱骗求职人员参加的各类传销组织。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活跃群体。被传销组织利用互联网平台信息审核不严等漏洞精准“设钩”,在求职、交友、征婚等平台发布虚假信息,大学生很容易落入陷阱。大学生比普通人群更加“有利可图”,同学好友处可以借钱,亲戚家人也会给予支持,有不少家庭在得知孩子身陷传销后给传销组织打款以求“破财免灾”。另外,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幻想一夜暴富,很多人无法很快获得理想工作,成为传销组织诱骗并继续去迷惑、欺骗他人的绝佳对象。我们应学会如何识别传销,看三个特征:

 1.入门费。是否需要认购商品或交纳费用取得加入资格或发展他人加入的资格,牟取非法利益;

 2)拉人头。是否需要发展他人成为自己的下线,并对发展的人员以其直接或间接滚动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给付报酬,牟取非法利益;

 3.计酬方式。是否以直接或间接发展人员的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报酬,牟取非法利益。

体育健康学院

20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