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
为加强学院实训楼的消防安全工作,提高对消防突发事故和事件作出及时的响应和处理,有效地控制事态的发展,尽可能地减少伴随的灾害损失和伤害,将发生火灾事故造成的灾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严格执行消防工作“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充分调动每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参与消防工作。发生紧急情况时,每名员工都能处事不惊,有条不紊地开展报警、灭火和疏散等工作,各负其责、各尽其职,最大限度地控制火灾、疏散人员,全力保障人员及财产安全。
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本实训楼及各实验实训室。
职责分工
1、实训中心主任为应急方案实施的总指挥;
2、实训中心主任、副主任为事故现场具体处置负责人。
方案内容
1、发生火灾,执行实训中心火灾应急处理预案;
2、发生人身伤亡事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并向负责人汇报,负责人应根据事态的严重情况,确定初步的救护方案。
消防安全应急处理预案
1、发现火灾事故时,发现人员要及时、迅速向实训中心负责人及地方公安消防部门119电话报警,并立即切断电源或通知相关部门切断电源。报警时,讲明发生火灾或爆炸的地点、燃烧物质的种类和数量,火势情况,报警人姓名、电话等详细情况。
2、实训中心负责人接报后,应立即通知医疗、安全保卫及安全消防员等人员一起赶赴火场展开工作。
3、发生火灾时,如有人员被火围困,要立即组织力量抢救,坚持救人第一,救人重于救火的原则,必要时拨打“120”求助抢救伤员。在适用这一原则时可视情况,救人与救火同时进行,以救火保证救人的展开,通过灭火,从而更好地救人脱险。救护应按照“先人员,后物资,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进行,抢救被困人员及贵重物资,要有计划、有组织地疏散人员,并且要戴齐防护用具,注意自身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4、应急处理小组应当根据火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疏散路线,迅速地组织师生撤离建筑物。
5、为保证火灾扑救、疏散与抢救人员等工作有秩序地顺利地进行,必须在事故现场和周围设置警戒线,同时安排警卫(可由学生或保安人员担任)人员维护现场秩序,引导外部救援人员进入现场,为灭火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6、火灾扑灭后,要注意保护好现场,接受事故调查,如实提供火灾情况,同时将事故情况上报学院保卫部门。
7、在上级领导到达现场后,应无条件接受领导进行灭火救人。
8、根据火灾类型,采用不同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按照不同物质发生的火灾,火灾大体分为四种类型:
A类火灾为固体可燃材料的火灾,包括木材、布料、纸张、橡胶以及塑料等。
B类火灾为易燃可燃液体、易燃气体和油脂类等化学药品火灾。
C类火灾为带电电气设备火灾。
D类火灾为部分可燃金属,如镁、钠、钾及其合金等火灾。
扑救A类火灾:一般可采用水冷却法,但对档案应使用二氧化碳、卤代烷、干粉灭火剂灭火。
扑救B类火灾:首先应切断可燃液体的来源,同时将燃烧区容器内可燃液体排至安全地区,并用水冷却燃烧区可燃液体的容器壁,减慢蒸发速度;及时使用大剂量泡沫灭火剂、干粉灭火剂将液体火灾扑灭。对于可燃气体应关闭可燃气阀门,防止可燃气发生爆炸,然后选用干粉、卤代烷、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扑救C类火灾:应切断电源后再灭火,因现场情况及其他原因,不能断电,需要带电灭火时,应使用沙子或干粉灭火器,不能使用泡沫灭火器或水;
扑救D类火灾:钠和钾的火灾切忌用水扑救,水与钠、钾起反应放出大量热和氢,会促进火灾猛烈发展。应用特殊的灭火剂,如干砂或干粉灭火器等。
9、烧伤急救处理
①基本原则是:消除热源、灭火、自救互救。烧伤发生时,最好的救治方法是用冷水冲洗,或伤员自己浸入附近水池浸泡,防止烧伤面积进一步扩大。
②衣服着火时应立即脱去用水浇灭或就地躺下,滚压灭火。冬天身穿棉衣时,有时明火熄灭,暗火仍燃,衣服如有冒烟现象应立即脱下或剪去以免继续烧伤。身上起火不可惊慌奔跑,以免风助火旺,也不要站立呼叫,免得造成呼吸道烧伤。
③烧伤经过初步处理后,要及时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进一步治疗。
10、消除火灾后的各种影响环境的应急措施
①对于非油类的火灾:消除火灾后应立即打扫现场,将残留物及碳灰清理放入不可回收垃圾处。
②对于油类的火灾:消除火灾后应立即打扫现场,用黄沙对地面进行收油处理后用水冲洗。对附着物的表层用棉纱或抹布抹除,再用清洁剂擦除。
实验室和车间安全工作预案
1、学生在实验室或车间进行实验实训时,第一次上实验实训课,都要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应重视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每次实验都要经常提醒学生时刻注意人身、财产安全。
2、对于学生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危及安全时,应及时给予制止;对于不听劝告的,应立即停止实验实训,并报告应急处理负责人处理。在实验实训过程中,要留意状态不佳的生病学生,以免发生意外。
3、注意加强实验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如设备外壳漏电、导线破损),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
4、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的巡查,对于发现糊焦味、冒烟、明火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关断电源查出故障原因及处理,以免故障扩大导致安全事故。如果发生火灾,应按火灾应急预案处理。对于发生触电,应按现场触电应急预案处理,发现触电事故的任何人员都应当在第一时间抢救触电者,并拨打“120”求助。
5、实训中涉及的危险性化学品主要有氧气、乙炔,平时贮存在实习工厂焊工实训区,使用时都有专业人员才可开启使用,同时配备相关消防安全标志和消防器具。实习和实验楼电器设备主要有:机床、电机控制实验装置、数控机床、电脑、投影实验系统、红外摄影监控系统、可变频控制器等。电器设备易发事故:主要是触电、火灾,其中触电原因主要是电器由故障或潮湿漏电等原因引起;火灾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自燃,主要是由于内部线路故障机潮湿造成内部短路以及房屋漏水等原因造成,二是实验人员不当使用明火(比如抽烟)等造成木制桌椅及窗帘等易燃物着火所致。实习和实验楼各个实验室需配备相关的消防安全标志和消防器具如下表所示。
表1实训中心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电气设备)及需配置相关安全标志
序号
品名
使用现场
(房间)
可能发生事故
存放
地点
需配安全标志
需配备消防器具
1
氧气
(瓶)
助燃
焊工实训区
当心火灾——易燃物质
禁止吸烟
禁止烟火
灭火器
2
乙炔
(瓶)
火灾,爆炸
3
数控机床
台
机械伤害、火灾
数控实训区
4
电机控制实验装置
台
电源线路老化引发火灾
实验楼各个实验室
5
电 脑
台
电源线路老化引发火灾
实验楼各个实验室
紧急疏散预案
学校是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在突遇火灾等紧急情况,为组织学生在紧急状态下,及时、有效、安全迅速的疏散,预防拥挤踩踏事件,确保师生安全实训中心特制定此紧急疏散预案。
1、疏散程序和要求
①紧急疏散预案的启动。在突然遇到火灾等学生在教室内安全不能保证的紧急情况下,实训中心按照学校有关紧急疏散预案程序,立即启动此预案。在启动预案的同时,迅速报警或向有关部门汇报。
②撤离教室。各实验室任课教师、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听到疏散的命令,立即组织学生开始疏散。紧急状态下,由当班任课教师立即组织疏散,实训中心现场管理人员配合任课教室组织学生迅速撤离。疏散时,组织学生按次序撤离。任课教师站在教室门口附近,防止学生在教室门口拥堵踩踏。当学生全部撤离教室后,任课教师、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方可离开。
③楼道、楼梯内的疏散。各实验实训室内的学生疏散到楼道、楼梯内的时候,所有任课教师和学生必须服从楼层协调负责人的安排,按先低层后高层,先近(靠近楼梯的班)后远(离楼梯远的班)的顺序,后到让先到。注意保护学生,防止摔倒。如有人员摔倒,教师马上扶起,防止踩踏。
④疏散时学生的自我保护。手扶栏杆、墙,防止摔倒;如有浓烟,在可能的情况下用湿布掩住口鼻;三楼以上绝对禁止从楼上跳下。
⑤疏散的学生到操场集合。学生到达操场后按学校划定的安全区域和指定的位置列队,不许乱跑、不许大声喧哗,服从现场指挥员的指挥。
⑥集合后,各任课教师应立即清点本班人数。人数不全时,学校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搜救。
⑦伤员的救治。学生疏散到安全地点以后,立即开始救治伤员。伤势较重的,立即派人送往就近的医院;伤势较轻的,由教师进行包扎、救治,然后送往医院。同时,学校与受伤学生的家长及时取得联系。
2、人员分工
紧急情况下,实训中心将按照学校有关紧急疏散预案程序进行疏散,各实验实训室管理、工作人员应紧密配合实验室授课教师认真组织学生紧急疏散,中心各区分管领导负责总协调,各实验、实训室岗位责任人按楼层就近为楼层协调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