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到本世纪四十年代,人类发明了计算机。从此,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日新月异,引起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大变革,为人类智力的解放提供了崭新的工具。有人把这场电子计算机等新兴工业所起引的史无前例的变革称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计算机的开发与应用也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的计算机发展历史较短,到五十年代末期,制成了第一台通用电子计算机。随后,我国的计算机开发与应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目前已发展到相当可观的规模,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军事、金融、航天、科研等各个领域,已成为我国现代化生产和国防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而火灾,作为对计算机最严重的威胁,无疑应引起人们的极端重视。本文将对计算机中心的有关防火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供商榷。
电子计算机中心从系统功能上分为计算机主系统,电源系统和空调系统三大部分,电源系统和空调系统是支持计算机正常工作不可缺少的辅助设施;从计算机中心的建筑结构组成上分,有各种不同的划分方法,但一般包括主机室、终端室、配电室(包括高低压配电、稳压稳频)、发电机室、变压室、集中空调控制室、数传机室、资料储存室(磁盘、档案资料)、维修室等。各工作室之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协调工作,构成一个完备可靠的计算机中心系统。计算机中心仪器设备比较多,价格昂贵,用电量很大,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据大量的史料统计,计算机中心发生的各类事故中,火灾占80%左右。从发生的这些火灾事故来看,其火灾危险性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中心的电器设备量多,用电量相当大,电源线路交错纷乱,电器设备故障、电线老化、短路、连接处接触不良发热等,都易引起火灾,且任何一个环节的故障都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导致整个系统的损坏。
2.计算机中心仪器设备开机工作时间长,许多情况下需要连续作业,很容易由于电器设备质量问题或元器件长时间工作造成绝缘破坏、电容击穿、稳压电源短路或高阻抗元件接触不良发热引起火灾。
3.计算机中心的计算机房等内装修比较豪华,采用了大量的木材和非阻燃材料,这样使得建筑物本身的耐火等级降低,从而导致抵御火灾的能力下降,同时,也增加了众多的不安全因素。
4.计算机中心的空调系统作为保持机房工作环境的重要工具,需要长时间的连续工作,而空调系统的通风管道大都采用非阻燃材料,如果长时间受热,很容易达到其燃点,而导致火灾,并且通风管道为迅速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必然导致火势沿通风管道扩大蔓延,造成大的火灾事故。
5.计算机中心的电热设备和照明设施如果长时间通电,也容易使可燃物受热引起火灾,特别是维修室,经常使用电烙铁等电热器具,如管理使用不善,也存在着较大的火灾危险性。
6.计算机本身的结构特点也增加了火灾危险性。随着计算机及其他电子系统的元器件的密集和集成化,功率相应增大,发热量也增多。计算机以及其他辅助设备外壳基本上是塑料制品,且在日常工作中需用大量的纸张等可燃物品,计算机长时间连续工作容易造成其内部电机或其故障引起发热现象,从而引起机壳和纸张着火燃烧。由于塑料制品及纸张很容易燃烧,蔓延速度快,且具有毒性,为火灾的扑救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计算机中心的火灾危险性来自多方面,忽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为确保计算机中心的安全,针对其火灾危险性,笔者拟对加强其安全防范措施方面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电子计算机中心的建筑设计要严格遵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国家其他有关规范。选址要尽量避开危险作业区,做到布局合理。作为容纳大量贵重设备仪器的计算机中心的建筑,其耐火等级不得低于一、二级;主机室、终端室、配电室、集中空调控制室、变压室、维修室、发电机室等各工作应分别单独设立;主机室和终端室在不能分设的情况下,应设置足够耐火极限的防火隔断作为防火分隔;资料信息储存室必须设在远离电力设备和其他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场所;用以安装电气布线、消防设备和用作空调压力通风系统的架空地板(包括支架)应采用混凝土、钢、铝及不燃材料;除非特殊要求,计算机房一般不宜设在地下室或较高的楼层;阻燃型聚苯乙烯泡沫板因具有重量轻、保温性能好,施工方便等优点,在许多计算中心的建设上得到应用,这种材料虽然是阻燃型的,氧指数也达到30,但其燃烧速度和燃烧热值比木材还要高,所以,应禁止使用这样材料做计算机中心的内装修。要严格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2、0、7条的规定,机房的装修采用非燃烧材料或难燃材料;空调系统的通风管道和保温材料应使用非燃烧体材料或难燃材料,同时,管道内应设置阻火阀;计算机中心的主机房应有两个以上的安全出口。
二、计算机中心的火灾绝大多数是由电器设备引起,主要是由于电器设备漏电、短路、超负荷、接触电阻过大或绝缘击穿造成高温电弧和电火花等原因引起的,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是人们违章或误操作,二是由于电器设备陈旧老化或不合格。所以,计算中心的电设备的设计安装以及使用,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电器设备安装使用技术规范的要求,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加强电器设备和计算机的安全用电管理。(一)电器设备应选用性能良好的合格产品,禁止以次充好,同时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的定期检修保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二)计算机中心的电力电缆和输入输出(I/0)控制电缆应按照实际需要;充分根据发热条件、电流密度、电压损失及机械强度等因素,选择适宜的电缆型号和尺寸,防止出现功率不匹配造成过负荷工作;电缆接头连接和连接器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做到性能稳定,接触良好。电力电缆和控制电缆应分开敷设,电力电缆最好选用绝缓保护层经过阻燃处理的电缆线;(三)穿出地板的电缆孔应保持光滑,并应采取适当的保护,以防破坏电缆绝缘层。电缆线在地板下要合理妥善布置,不得拼接和连接,以防止一根电缆线出现短路或漏电等故障时引起其他电缆的多重故障: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单独回路;不同楼层电缆连接的电缆竖井以及同楼层之间的电缆连接孔应设有阻火设施;(四)计算机中心内严禁私拉乱接电源线路和使用电炉子及大功率电热器具;严格控制维修间内电热器具的使用,以防通电时间过长造成发热量过大引起可燃物燃烧;(五)计算机房内的照明灯具大都采用日光灯,日光灯的镇流器发热经常容易引起火灾事故,因此,必须对其保持良好的通风散热,禁止将镇流器安装在可燃性的天花板上;(六)计算机中心的仪器设备要有良好的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计算机中心的建筑物应设置防雷设施,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并对接地电阻进行经常性的检测,及时发现异常现象,进行安全处理;(六)计算机中心的供电设备以及其他设备,如变压器、稳压器和切断开关应设在隔离间内,并保持良好的通风散热。
三、电子计算机中心要配备适应扑救电器火灾的灭火器材,并安装使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以便对火灾事故早期预报和及时扑救,减少火灾的危害程度。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及消防控制室的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计算机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要求,据有关资料表明,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在遇火或遇到与火伴随产生的热量、蒸气和烟雾时,特别容易损坏。计算机设备在79℃的持续环境温度下开始受损,磁带、软盘以类似材料则在52℃以上持续环境温度下开始受损,温度超过49℃挽回损失的可能性迅速减少;硬磁盘在持续环境温度超过66℃开始受损,其受损程度随温度上升迅速提高。所以计算机房内应严格控制温度。计算机房内最好选用感温和感烟两种火灾探测器,感温探测器可以选用灵敏度稍高的探测器型号,及时预报温度的变化,提醒人们将温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感温探测器和感烟探测器配合使用,可以提高火灾报警的准确性,工程造价不会高出许多;自动报警装置和自动灭火装置应充分做到既可连动又可分别控制,并在不同的地方设置手动操作点,一旦发生火灾;不同岗位的人发现后,能及时进行扑救。众所周知,计算机设备价格昂贵,同时运行中断对所从事的工作来说是十分危险的,在自动灭火系统灭火剂的选用上一定要认真考虑这些因素,最好选用1301灭火剂,采用1301全淹没灭火系统。因为1301对机器无损害,且害性较小,在5.5%的灭火浓度下,机房内的工作人员可以安然无恙,从而提供了人们有条不紊地关掉机器和安全撤离的足够的时间;在灭火剂用量计算时,应特别注意整个机房的全淹没,把地板下的空间和通风管道包括在内,同时充分考虑到灭火剂的逸出。
四、必须十分重视计算机中心资料档案贮存室的防火安全管理。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带来了磁性记录材料和其他档案资料的增加,这些材料本身具有很大的火灾危险性,而这些材料又具有相当高的价值,是十分宝贵的,某些材料的损坏会对工作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做好计算机中心设备防火的同时,要加强信息资料贮存的防火安全管理。信息资料贮存场所禁止烟火,电器线路从中穿过时,必须进行保护,照明灯具的数量和功率要严格限制;资料室的环境温度要控制在要求范围,特别是对那些具有重要价值的磁性材料应使用特殊的绝热容器保护;资料信息贮存室要保持通风散热。资料信息贮存室的自动灭火装置和灭火器应选用二氧化碳、卤代烷灭火剂,防止水渍损失。
五、制订周密的应急计划和防火预案,使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安全措施。消防部门要帮助计算机中心的工作人员,通过深入科学的综合分折,制定出内部工作人员紧急状态的防范措施,让他们熟悉和掌握各种灭火器材和自动报警、自动灭火装置的功能、使用方法,操作控制点的位置和操作要领,使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按预先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避免人和机器受到伤害。同时,计算机中心应制订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安排专人进行防火巡逻检查,及时纠正违章和发现不安全因素,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防止小患养成大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