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中心概括  工作动态  实验实训  安全管理  规章制度  常用下载  网络管理  学院首页 
站内搜索:
新闻动态

尚无内容。

常用下载
您的位置: 首页>>常用下载>>正文

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注意事项
2024-04-15 10:15  

1.玻璃器具使用注意事项

1.1玻璃器具在使用前要仔细检查,避免使用有裂痕的仪器。特别用于减压、加压或加热操作的场合,更要认真进行检查。

1.2烧杯、烧瓶及试管之类仪器,因其壁薄,机械强度很低,用于加热时,必须小心操作。

1.3吸滤瓶及洗瓶之类厚壁容器,往往因急剧加热而破裂。

1.4把玻璃管或温度计插入橡皮塞或软木塞时,常常会折断而使人受伤。为此,操作时可在玻璃管上沾些水或涂上碱液、甘油等作润滑剂。然后,左手拿着塞子,右手拿着玻璃管,边旋转边慢慢地把玻璃管插入塞子中。此时,右手拇指与左手拇指之间的距离不要超过5厘米。并且,最好用毛巾保护着手较为安全。橡皮塞等钻孔时,打出的孔要比管径略小,然后用圆锉把孔锉一下,适当扩大孔径即行。

1.5加工玻璃时可能发生的大事故,是加热内有可燃性气体的容器而引起爆炸事故。为此,操作前,必须将容器中的可燃性气体清除干净。同时,经过加热的玻璃,乍一看难以觉察,而一接触即往往被烧伤。

1.6打开封闭管或紧密塞着的容器时,因其有内压,往往发生喷液或爆炸事故。

[事故例子]将玻璃管插入橡皮塞、或者把橡皮管套入玻璃管,以及于试管上塞橡皮塞时,强行操作而受伤的例子很多。

◆将三角烧瓶作吸滤瓶使用的过程中,发生破裂而受伤。

2.高温装置使用注意事项

一般应注意的事项

2.1注意防护高温对人体的辐射。

2.2熟悉高温装置的使用方法,并细心地进行操作。

2.3使用高温装置的实验,要求在防火建筑内或配备有防火设施的室内进行,并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2.4按照实验性质,配备最合适的灭火设备——如粉末、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2.5不得已非将高温炉之类高温装置,置于耐热性差的实验台上进行实验时,装置与台面之间要保留一厘米以上的间隙,以防台面着火。

2.6按照操作温度的不同,选用合适的容器材料和耐火材料。但是,选定时亦要考虑到所要求的操作气氛及接触的物质之性质。

2.7高温实验禁止接触水。如果在高温物体中一混入水,水即急剧汽化,发生所谓水蒸汽爆炸。高温物质落入水中时,也同样产生大量爆炸性的水蒸汽而四处飞溅。

人体的防护

1.使用高温装置时,常要预计到衣服有被烧着的可能。因而,要选用能简便脱除的服装。

2.要使用干燥的手套。如果手套潮湿,导热性即增大。同时,手套中的水份汽化变成水蒸汽而有烫伤手的危险。故最好用难于吸水的材料做手套。

3.需要长时间注视赤热物质或高温火焰时,要戴防护眼镜。所用眼镜,使用视野清晰的绿色眼镜比用深色的好。

4.对发出很强紫外线的等离子流焰及乙炔焰的热源,除使用防护面具保护眼睛外,还要注意保护皮肤。

5.处理熔融金属或熔融盐等高温流体时,还要穿上皮靴之类防护鞋。

3.高压装置使用注意事项

高压装置是由下表所列的各种单元器械组合而成的聚合体。

高压装置一旦发生破裂,碎片即以高速度飞出,同时急剧地冲出气体而形成冲击波,使人身、实验装置及设备等受到重大损伤。同时往往还会使所用的煤气或放置在其周围的药品,引起火灾或爆炸等严重的二次灾害。因此,使用高压装置时,必须遵守《高压气体管理法》的有关规定。

使用高压一般应注意的事项

1充分明确实验的目的,熟悉实验操作的条件。要选用适合于实验目的及操作条件要求的装置、器械种类及设备材料。

2购买或加工制作上述器械、设备时,要选择质量合格的产品,并要标明使用的压力、温度及使用化学药品的性状等各种条件。

3一定要安装安全器械,设置安全设施。估计实验特别危险时,要采用遥测、遥控仪器进行操作。同时,要经常的定期检查安全器械。

4要预先采取措施,即使由于停电等原因而使器械失去功能,亦不致发生事故。

5高压装置使用的压力,要在其试验压力的2/3以内的压力下使用(但试压时,则在其使用压力的1.5倍的压力下进行耐压试验)。

6用厚的防护墙把实验室的三面围起来,而另一面则用通风的薄墙围起。屋梁也要用轻质材料制作。

7不消说要确认高压装置在超过其常用压力下使用也不漏气,而且,倘若漏气了,也要防止其滞留不散,要注意室内经常换气。

8实验室内的电气设备,要根据使用气体的不同性质,选用防爆型之类的合适设备。

9实验室内仪器、装置的布局,要预先充分考虑到倘若发生事故,也要使其所造成的损害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10.在实验室的门外及其周围,要挂出标志,以便局外人也清楚地知道实验内容及使用的气体等情况。

11.由于高压实验危险性大,所以必须在熟悉各种装置、器械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的基础上,然后才谨慎地进行操作。如果有不明了的地方,可参阅有关专著或向专家请教。

4.关于触电一般应注意的事项

防止触电

4.1不要接触或靠近电压高、电流大的带电或通电部位。对这些部位,要用绝缘物把它遮盖起来。并且,在其周围划定危险区域、设置栏栅等,以防进入安全距离以内。

4.2电气设备要全部安装地线。对电压高、电流大的设备,要使其接地电阻在几个欧姆以下。

4.3直接接触带电或通电部位时,要穿上绝缘胶靴及戴橡皮手套等防护用具。不过,通常除非妨碍操作,否则要切断电源,用验电工具或接地棒检查设备,证实确不带电后,才进行作业。对电容器之类装置,虽然切断了电源,有时还会存留静电荷,因而要加以注意。

4.4对使用高电压、大电流的实验,不要由一个人单独进行,至少要由2~3人以上进行操作。并要明确操作场合的安全信号系统。

4.5为了防止电气设备漏电,要经常清除沾在设备上的脏物或油污,设备的周围也要保持清洁。

4.6要经常整理实验室,以防即使因触电跌倒了,也能确保人身安全。同时,在高空进行作业时,要配戴安全带之类用具。

发生触电事故时的应急措施

1.迅速切断电源。如果不能切断电源时,要用干木条或戴上绝缘橡皮手套等东西,把触电者拉离电源。

2.把触电者迅速转移到附近适当的地方,解开衣服,使其全身舒展。

3.不管有无外伤或烧伤,都要立刻找医生处理。

4.如果触电者处于休克状态,并且心脏停跳或停止呼吸时,要毫不迟疑地立即施行人工呼吸或心脏按摩。即使乍一看认为不可能救活了,也要送往医疗部门至少继续抢救数小时,不要轻易作出不可救活的结论。

[事故例子]用干燥的手接触电压较低的通电设备没有什么感觉,而用湿手摸时,受到猛烈的电击(因湿皮肤与干燥皮肤的电阻不同之故)。

◆因设备发生故障,切断电源开关进行修理时,其它人不了解情况,合上开关致使触电。

5.有毒物质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5.1因为有毒物质能以蒸气或微粒状态从呼吸道被吸入,或以水溶液状态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并且,当直接接触时,还可从皮肤或粘膜等部位被吸收。因此,使用有毒物质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5.2毒物、剧毒物要装入密封容器,贴好标签,放在专用的药品架上保管,并做好出纳登记。万一被盗窃时,必须立刻报告导师。

5.3在一般毒性物质中,也有毒性大的物质,要加以注意。

5.4使用腐蚀性物质后,要严格实行漱口、洗脸等措施。

5.5特别有害物质,通常多为积累毒性的物质,连续长时间使用时,必须十分注意。

防护方法

使用有毒物质时,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毒面具及橡皮手套,有时要穿防毒衣。

事故例子

使用氰化钾后,在拿茶碗喝茶时,不知不觉的把沾到手上的氰化钾吞食了。约经过半分钟,眼睛眩晕发黑,叫做“氰酸钾”中毒症状,同时很快失去知觉。附近的同事发现后,立刻把他送到医院进行洗胃才得救。

6.分解爆炸性物质使用注意事项

分解爆炸性物质的危险程度,分别用下列符号表示:A=灵敏度大、威力大;B=灵敏度大、威力中等;C=灵敏度大、威力小;A'=灵敏度中等、威力大;B'=灵敏度中等、威力中等;C'=灵敏度中等、威力小。

注意事项

6.1此类物质常因烟火、撞击或摩擦等作用而引起爆炸。因此,必须充分了解其危险程度。

6.2由于这些物质能作为各类反应的副产物生成,所以实验时,往往会发生意外的爆炸事故。

6.3因为此类物质一接触酸、碱、金属及还原性物质等,往往会发生爆炸。因此,不可随便将其混合。防护方法根据需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护面具、耐热防护衣或防毒面具。

灭火方法

可根据由此类物质爆炸而引起延续燃烧的可燃物的性质,采取相应的灭火措施。

事故例子

在蒸馏硝化反应物的过程中,当蒸至剩下很少残液时,突然发生爆炸(因在蒸馏残物中,有多硝基化合物存在,故不能将其过份蒸馏出来)。

◆用旧的乙醚进行萃取操作,然后把由萃取液蒸去乙醚而得到的物质,放在烘箱里加热干燥时发生爆炸,烘箱的门被炸碎。

◆将四氢呋喃进行蒸馏回收时,用剩下残液的同一烧瓶蒸馏数次,即发生爆炸(因生成乙醚和四氢呋喃的过氧化物之故)。

◆当拔出30%浓度的过氧化氢试剂瓶的塞子时,常会发生爆炸。

◆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过程中,当加入二氧化锰时,剧烈地发生反应,致使烧瓶破裂。

7.可燃性气体使用注意事项

[由C、H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氢气、甲烷、乙烷、丙烷、丁烷、乙烯、丙烯、丁烯、乙炔、环丙烷、丁二烯。

[由C、H、O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一氧化碳、甲醚、环氧乙烷、氧化丙烯、乙醛、丙烯醛。

[由C、H、N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氨、甲胺、二甲胺、三甲胺、乙胺、氰化氢、丙烯腈。

[由C、H、X(卤素)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溴甲烷。

[由C、H、S元素组成的可燃性气体]:硫化氢、二硫化碳。

注意事项

1.如果漏出可燃性气体并滞留不散,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即会着火爆炸。填充有此类气体的高压筒形钢瓶,要放在室外通风良好的地方。保存时,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2.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打开窗户,保持使用地点通风良好。

3.乙炔和环氧乙烷,由于会发生分解爆炸,因此,不可将其加热或对其进行撞击。

防护方法

根据需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护面具、耐热防护衣或防毒面具。

灭火方法

当此类物质着火时,可采用通常的灭火方法进行灭火。泄漏气体量大时,如果情况允许,可关掉气源,扑灭火焰,并打开窗户,即离开现场(隐蔽起来);若情况紧急,则要立刻离开现场。

事故例子

搬运装有乙炔的钢瓶时,不慎跌落而发生爆炸。

8.一般易燃性物质使用注意事项

高度易燃性物质(闪点在20℃以下)

它包括:(第一类石油产品)石油醚、汽油、轻质汽油、挥发油、己烷、庚烷、辛烷、戊烯、邻二甲苯、醇类(甲基—~戊基—)、二甲醚、二氧杂环己烷、乙缩醛、丙酮、甲乙酮、三聚乙醛等。

甲酸酯类(甲基—~戊基—)、乙酸酯类(甲基—~戊基—)、乙腈(CH3CN)、吡啶、氯苯等。

中等易燃性物质(闪点在20~70℃之间)

它包括:(第2类石油产品)煤油、轻油、松节油、樟脑油、二甲苯、苯乙烯、烯丙醇、环己醇、2—乙氧基乙醇、苯甲醛、甲酸、乙酸等。

(第3类石油产品)重油、杂酚油、锭子油、透平油、变压器油、1,2,3,4——四氢化萘、乙二醇、二甘醇、乙酰乙酸乙酯、乙醇胺、硝基苯、苯胺、邻甲苯胺等。

低易燃性物质(闪点在70℃以上)

它包括:(第4类石油产品)齿轮油、马达油之类重质润滑油,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之类增塑剂。

(动植物油类产品)亚麻仁油、豆油、椰子油、沙丁鱼油、鲸鱼油、蚕蛹油等。

注意事项

1.高度易燃性物质虽不象特别易燃物质那样易燃,但它的易燃性仍很高。由电开关及静电产生的火花、赤热物体及烟头残火等,都会引起着火燃烧。因而,注意不要把它靠近火源,或用明火直接加热。

2.中等易燃性物质,加热时容易着火。用敞口容器将其加热时,必须注意防止其蒸气滞留不散。

3.低易燃性物质,高温加热时分解放出气体,容易引起着火。并且,如果混入水之类杂物,即会产生爆沸,致使引起热溶液飞溅而着火。

4.通常,物质的蒸气比重大的,则其蒸气容易滞留。因此,必须保持使用地点通风良好。

5.闪点高的物质,一旦着火,因其溶液温度很高,一般难于扑灭。

防护方法

加热或处理量很大时,要准备好或戴上防护面具及棉纱手套。

灭火方法

此类物质着火,当其燃烧范围较小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火势扩大时,最好用大量水灭火。

事故例子

蒸馏甲苯的过程中,忘记加入沸石,发生爆沸而引起着火。

◆将还剩有有机溶剂的容器进行玻璃加工时,引起着火爆炸而受伤。

◆把沾有废汽油的东西投入火中焚烧时,产生意想不到的猛烈火焰而烧伤。

◆用丙酮洗涤烧瓶,然后置于干燥箱中进行干燥时,残留的丙酮气化而引起爆炸。干燥箱的门被炸坏飞至远处。

◆将经过加热的溶液,于分液漏斗中用二甲苯进行萃取,当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时,喷出二甲苯而引起着火。

◆将润滑油进行减压蒸馏时,用气体火焰直接加热。蒸完后,立刻打开减压旋塞,于烧瓶中放入空气时发生爆炸。

◆将油浴加热到高温的过程中,当熄灭气体火焰而关闭空气开关时,突然伸出很长的摇曳火焰而使油浴着火(熄灭气体火焰时,要先关闭其主要气源的旋塞)。

◆对着火的油浴覆盖四氯化碳进行灭火时,结果它在油中沸腾,致使着火的油飞溅反而使火势扩大。

9.特别易燃物质使用注意事项

此类物质有:乙醚、二硫化碳、乙醛、戊烷、异戊烷、氧化丙烯、二乙烯醚、羰基镍、烷基铝等。

注意事项

1.由于着火温度及燃点极低而很易着火,所以使用时,必须熄灭附近的火源。

2.因为沸点低,爆炸浓度范围较宽,因此,要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以免其蒸气滞留在使用场所。

3.此类物质一旦着火,爆炸范围很宽,由此引起的火灾很难扑灭。

4.容器中贮存的易燃物减少了时,往往容易着火爆炸,要加以注意。

防护方法

对有毒性的物质,要戴防毒面具和橡皮手套进行处理。

灭火方法

由这类物质引起火灾时,用二氧化碳或粉末灭火器灭火。但对其周围的可燃物着火时,则用水灭火较好。

事故例子

乙醚从贮瓶中渗出,由远离两米以外的燃烧器的火焰引起着火。

◆正在洗涤剩有少量乙醚的烧瓶时,突然由热水器的火焰燃着而引起着火。

◆将盛有乙醚溶液的烧瓶放入冰箱保存时,漏出乙醚蒸气,由箱内电器开关产生的火花引起着火爆炸,箱门被炸飞(乙醚之类物质要放入有防爆装置的冰箱内保存)。

◆焚烧二硫化碳废液时,在点火的瞬间,产生爆炸性的火焰飞散而烧伤(焚烧这类物质时,应在开阔的地方,于远处投入燃着的木片进行点火)。

10.禁水性物质使用注意事项

禁水性物质包括:Na、K、CaC2(碳化钙)、Ca3P2(磷化钙)、CaO(生石灰)、NaNH2(氨基钠)、LiAlH4(氢化锂铝)等。

注意事项

1.金属钠或钾等物质与水反应,会放出氢气而引起着火、燃烧或爆炸。因此,要把金属钠、钾切成小块,置于煤油中密封保存。其碎屑也贮存于煤油中。要分解金属钠时,可把它放入乙醇中使之反应,但要注意防止产生的氢气着火。分解金属钾时,则在氮气保护下,按同样的操作进行处理。

2.金属钠或钾等物质与,往往会发生爆炸。

3.碳化钙与水反应产生乙炔,会引起着火、爆炸。

4.磷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磷化氢(PH3为剧毒气体),由于伴随着放出自燃性的P2H4而着火,从而导致燃烧爆炸。

5.金属氢化物之类物质,与水(或水蒸汽)作用也会着火。若把它丢弃时,可将其分次少量投入乙酸乙酯中(不可进行相反的操作)。

6.生石灰与水作用虽不能着火,但能产生大量的热,往往使其它物质着火。

防护方法

使用这类物质时,要戴橡皮手套或用镊子操作,不可直接用手拿。

灭火方法

由这类物质引起火灾时,可用干燥的砂子、食盐或纯碱把它覆盖。不可用水或潮湿的东西或者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事故例子

将经甲醇分解的金属钠丢入水中时,由于金属钠尚未分解完全而引起着火、燃烧(因为当用甲醇进行分解时,在金属钠的表面,生成粘稠的醇盐膜,使其难于分解)。

11.自燃物质使用注意事项

这类物质有:有机金属化合物RnM(R=烷基或烯丙基,M=Li、Na、K、Rb、Se、B、Al、Ga、Tl、P、As、Sb、Bi、Ag、Zn)及还原性金属催化剂(Pt、Pd、Ni、Cu—Cr)等。

注意事项

1.这类物质一接触空气就会着火,因此,初次使用时,必须请有经验者进行指导。

2.将有机金属化合物在溶剂中稀释而成的东西,若其溶剂一飞溅出来就会着火。因此,要把其密封保管。并且,不要将可燃性物质置于其附近。

防护方法

处理毒性大的自燃物质时,要戴防毒面具和橡皮手套。

灭火方法

由这类物质引起的火灾,通常用干燥砂子或粉末灭火器灭火。但数量很少时,则可以大量喷水灭火。

事故例子

将盛有经溶剂稀释的三乙基铝的瓶子,放入纸箱搬运的过程中,瓶子破裂发生泄漏而引起着火。

◆在滤纸上洗涤还原性镍催化剂,其后把滤纸丢入垃圾箱中而引起着火。

◆在通风橱内,用LiAlH4进行还原反应,于放有LiAlH4的烧瓶中加入乙醚时发生着火。

12.低温着火性物质使用注意事项

此类物质有:P(黄磷、红磷)、P4S3、P2S5、P4S7(硫化磷)、S(硫黄)、金属粉(Mg、Al等)、金属条(Mg)等。

注意事项

1.因为此类物质一受热就会着火,所以,要远离热源或火源。要把它保存于阴凉的地方。

2.此类物质若与氧化性物质混合,即会着火。

3.黄磷在空气中会着火,故要把它放入PH值7~9的水中保存,并避免阳光照射。

4.硫黄粉末吸潮会发热而引起着火。

5.金属粉末若在空气中加热,即会剧烈燃烧。并且,当与酸、碱物质作用时产生氢气而有着火的危险。

防护方法

处理量大时,要戴防护面具和手套。

灭火方法

由此类物质引起火灾时,一般用水灭火较好,也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但由大量金属粉末引起着火时,最好用砂子或粉末灭火器灭火。

事故例子

装有黄磷的瓶子,从药品架上跌落,洒出黄磷而着火。

◆铝粉着火时,用水灭火,火势反而更猛烈。

◆将熔融的黄磷倒入水中制成小颗粒时,烧杯倾歪了,洒出黄磷而引起着火,并烧着衣服,致使烧伤。

13.强酸性物质使用注意事项

此类物质包括:HNO3(发烟硝酸、浓硝酸)、H2SO4(无水硫酸、发烟硫酸、浓硫酸)、HSO3Cl(氯磺酸)、CrO3(铬酐)等。

注意事项

1.强酸性物质若与有机物或还原性等物质混合,往往会发热而着火。注意不要用破裂的容器盛载。要把它保存于阴凉的地方。

2.如果加热温度超过铬酐的熔点时,CrO3即分解放出O2而着火。

3.洒出此类物质时,要用碳酸氢钠或纯碱将其覆盖,然后用大量水冲洗。

防护方法

加热处理此类物质时,要戴橡皮手套。

灭火方法

对由强酸性物质引起的火灾,可大量喷水进行灭火。

事故例子

热的浓硝酸沾到衣服而引起着火。

◆将渗透浓硫酸的破布与沾有废油的破布丢弃在一起而着火。

◆装有热的浓硫酸的熔点测定管发生破裂,浓硫酸沾到手上而烧伤。

14.气体钢瓶使用注意事项

气体钢瓶是储存压缩气体的特制的耐压钢瓶。使用时,通过减压阀(气压表)有控制地放出气体。由于钢瓶的内压很大(有的高达15MPa),而且有些气体易燃或有毒,所以在使用钢瓶时要注意安全。

使用钢瓶的注意事项:

1.钢瓶应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热源(如阳光、暖气、炉火)处。可燃性气体钢瓶必须与氧气钢瓶分开存放。

2.绝不可使油或其他易燃性有机物沾在气瓶上(特别是气门嘴和减压阀)。也不得用棉、麻等物堵漏,以防燃烧引起事故。

3.使用钢瓶中的气体时,要用减压阀(气压表)。各种气体的气压表不得混用,以防爆炸。

4.不可将钢瓶内的气体全部用完,一定要保留0.05MPa以上的残留压力(减压阀表压)。可燃性气体如C2H2应剩余0.2~0.3MPa。

5.为了避免各种气瓶混淆而用错气体,通常在气瓶外面涂以特定的颜色以便区别,并在瓶上写明瓶内气体的名称。

15.易燃、具腐蚀性药品及毒品的使用规则

1.浓酸和浓碱等具有强腐蚀性的药品,不要洒在皮肤或衣物上。

2.不允许在不了解化学药品性质时,将药品任意混合,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3.使用易燃、易爆化学品,例如氢气、强氧化剂(如氯酸钾)时,要首先了解它们的性质,使用中,应注意安全。

4.有机溶剂(如苯、丙酮、乙醚)易燃,使用时要远离火焰。

5.制备有刺激性的、恶臭的、有毒的气体(如H2S,Cl2,CO,SO2等),加热或蒸发盐酸、硝酸、硫酸时,应该在通风橱内进行。

6.氰化物、砷盐、锑盐、可溶性汞盐、铬的化合物、镉的化合物等都有毒,不得进入口内或接触伤口。

关闭窗口

实训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