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5月5日,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积极响应院党委号召,迅速部署,快速行动。院领导班子身先士卒,全体教职工勇毅担当,当晚32名教师克服重重困难火速进驻学校,与学生同吃同住同抗疫,为维护校园师生身心健康和校园安全稳定保驾护航。
一、靠前指挥,全力奋战在一线。
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平急转换机制,全员进入战时状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靠前指挥、科学安排、统筹部署,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确保闭环式管理措施到位、思想教育引导到位、教学活动安排到位、流调排查精准到位、核酸检测摸排到位、后勤服务保障到位。

二、多措并举,线上教学有保障。
学院领导班子多次召开教研室会议,研究制定线上教学方案,针对线上教学设计、课堂组织、教学成效等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以及在线教学理念、特色与创新做法等,积极开展研讨,同时成立了“学院领导-院级督导-学生信息员”教学质量监控“日反馈”制度,真正做到“教学安排有指挥、督导监控有要求、管理服务有保障”。


教师在精心备课、上课
学生在宿舍视频签到、上课


领导、教学督导深入宿舍督导查课
三、疏导心理,传递正能量。
院长陶令霞、党总支书记周力雁坚持深入学生宿舍,走入学生当中,与同学们谈心谈话、嘘寒问暖,安抚学生情绪,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学生理性面对疫情,为学生传递抗疫精神,帮助学生树立抗疫思想,传递正能量!

院长陶令霞深入宿舍开展心理疏导

党总支书记周力雁深入走访,线上线下与同学们谈心谈话
四、党员教师冲锋在前,诠释责任担当。
张志轩老师是一名普通教师,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了,他前不久做过心血管支架手术,仍处于康复期。但是,当他接到学院封闭管理的通知后,不顾病痛之躯,主动请战,奔赴学校,抗击疫情。
张志轩老师说:什么困难我都不怕,有困难,我克服困难。不管是教学、科研、技术指导,还是志愿服务,我样样不耽误,哪里需要我,我都能上。


实训基地苗木管理
通过微信群指导大棚茄子结果初期管理技术、解答农民咨询
刘殿锋老师是学工副院长,面对疫情,他主动请缨,坚持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从封校到现在,他从早忙到晚,几乎一刻不得闲。面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儿子,他说:“儿子,爸爸是党员,必须冲锋在前,而且是最前线,等疫情结束后,爸爸再给你庆祝!”
王海英老师是院教学秘书,担任了16节课,统计汇总课堂考勤、安排缓考、补考、专升本等工作任务繁重,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是在接到学校封闭管理通知后,她毫不犹豫,立刻响应学校号召,匆匆将孩子送到了母亲家里,随即奔赴学校。
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辅导员是最辛苦的,他们不仅要完成各项数据摸排、统计汇总,对学生的健康状况进行“日报告、零报告”,还要安排落实学生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私自外出学生的行程轨迹流调排查,同时还要准确掌握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健康状况和位置信息,确保全院学生的防疫抗疫信息全面、及时、准确、畅通,坚决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辅导员彻夜进行流调排查)
(“各位同学,请保持两米间隔,打开条形码”是赵丽娴老师说过的最多的一句话)
史晓峰老师刚刚结婚,婚假还没有结束。正在蜜月中的史老师依然放弃了蜜月丢下妻子,住到学校陪学生,参加抗疫。他说:“我的蜜月可以补,蜜月遇到抗疫也是一个纪念,只要能保住全体学生的安全,这不算什么。”

五、奉献爱心,共筑师生温情。
留校教师主动请缨,积极投身抗疫志愿者队伍,主动担负起送餐志愿者的工作,他们一个个化身“送餐员”为在静默管理状态的同学们送上热乎的饭菜。
五、暖心关怀,隔离不隔爱。
针对配合疫情防控被隔离的同学,学院立即成立应急处理小组,联系隔离同学关心慰问,联系家长缓解情绪,为同学们采购了生活用品,委托志愿者将抗疫物资,第一时间转交给了在14号楼和16号楼隔离的同学。被隔离的同学感受到了来自学校领导、老师的关怀和温暖,缓解了隔离的心理压力,坚定了打赢疫情的信心。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期,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全体教职工积极投身“疫线”,争做疫情防控的执行者、践行者、先行者,全心全意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用实际行动团结奋战,为师生健康保驾护航,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硬核堡垒!